研究公司Berg Insight的一項研究估計,移動廣告支出僅占全球廣告支出總額的1%,而消費者可支配的“媒體消費時間”中,有四分之一用來以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上網(wǎng)和使用應用。
然而,移動廣告卻是在黑暗中摸索。可做廣告的空間過多,但廣告需求不足。供需失衡使廣告主很難弄清把廣告投放到哪里效果最好。
移動設備本身也構成問題。廣告要達到效果,開發(fā)者必須考慮到市場上大量手持設備的屏幕尺寸不一,性能各異,搭載的操作系統(tǒng)也不同。這意味著,要開發(fā)出吸引人的互動移型動廣告,成本可能十分高昂,尤其是對于不能保證投入必然有回報的廣告主而言。
要想理解某個特定移動廣告對受眾產(chǎn)生了何種影響,是一種挑戰(zhàn)。研究公司高德納(Gartner)的分析師安德魯?弗蘭克(Andrew Frank)解釋道,盡管傳統(tǒng)個人電腦或便攜電腦上的在線廣告使用cookie(一家網(wǎng)站下載到訪客游覽器中的代碼)來追蹤用戶行為,識別受眾,但在移動設備上就會遇到更大的問題。
蘋果(Apple)把其基于iOS的產(chǎn)品中的Safari瀏覽器默認設置為拒絕第三方cookie。弗蘭克表示,除非用戶更改自己的手機設置(這種情況很少),否則cookie不能在其手機上運行。他補充道,蘋果設備拒絕應用讀取設備的唯一設備標識符(UDID)。UDID是一串數(shù)字字母混編的識別碼,每臺iPhone和iPad的識別碼都是唯一的。
安卓(Android)平臺則較為靈活。然而,安卓平臺分化嚴重,不同設備運行著不同版本的操作系統(tǒng),開發(fā)者很難建立一種適用于所有安卓版本的追蹤機制。
結果是,投放移動廣告看來風險很大:在這個渠道中,很難投放有效的廣告,更難衡量廣告是否成功。StrikeAd創(chuàng)始人、首席執(zhí)行官亞歷克斯?拉哈曼(Alex Rahaman)表示,廣告主以及廣告代理機構發(fā)現(xiàn)這一點很令人氣惱。他的公司提供一種移動的“需求方平臺”(DSP),使企業(yè)能以更加精準的方式來購買廣告空間,跟蹤廣告的效果。
在線廣告領域出現(xiàn)的DSP,可以在尋找廣告空間的廣告主與大量廣告交易平臺(ad exchange)里眾多出售空間的在線出版商之間牽線搭橋。比如StrikeAd所提供的移動DSP,就能執(zhí)行這樣的功能,但還可以讓廣告主利用如下大量特性,精確地識別受眾:用戶所使用設備的類型、操作系統(tǒng)、移動運營商和使用時間,正在增多的還有用戶位置。
一旦廣告主上傳了針對某種廣告尋找目標人群的標準,DSP就會監(jiān)測那些正發(fā)生大量移動廣告位庫存買賣的廣告平臺,一旦找到合適的廣告空間,則展開投標。因為這一過程所需的時間極短,通常只有幾微妙,因此被稱為實時競標。
拉哈曼表示:“根據(jù)某一廣告投放的時間地點,DSP會分析出針對哪些網(wǎng)站、位置、手機和目標受眾才能達到最佳效果。DSP能學會替自己回答一個重要的問題:廣告奏效了嗎?受眾被廣告吸引了嗎?他們購買某種產(chǎn)品、觀看視頻或者下載應用了嗎?我們會停止在所有做廣告無效的地方購買空間,并以激光般的精確度,為特定廣告主購買最理想的空間。”
這一策略讓成立2年的StrikeAd吸引到350萬美元風投融資,并從倫敦搬遷到紐約,但它也面臨激烈競爭。實際上,這個市場相當擁擠,占據(jù)主導地位的是大量初創(chuàng)企業(yè),比如Tapad、 EveryScreen Media和MediaMind。
移動廣告網(wǎng)絡Adfonic不為競爭所懼,于去年10月推出了自己的DSP:Madison。該公司首席技術官韋斯利?比格斯(Wesley Biggs)表示:“在與一家大型機構客戶召開的一場緊急會議上,對方告訴我們:‘我們想要做移動廣告,我們客戶要求我們增加移動廣告,增加移動廣告支出,但除非能看到真實效果從哪里來,否則我們不能這么做。’對我們而言,問題就是:‘我們有膽量采取這種破壞性做法嗎?’”
比格斯表示,在英國與Adfonic合作的主流廣告機構(代理華納兄弟(Warner Brothers)、標致(Peugeot)以及麥當勞(McDonald’s)等品牌)要么已經(jīng)在Madison上投放廣告,要么在2013年第一季度正在試用DSP。
他補充道:“一家機構客戶稱,抓住了移動DSP就像用激光給眼睛做手術一樣。它們能夠通過長期跟蹤,看到廣告的真實效果。這意味著,它們首次對移動平臺渠道產(chǎn)生了信心。要向讓廣告主在其主要廣告預算線中納入移動平臺預算,移動廣告行業(yè)就必須為廣告主希望看到的清晰度和透明度。”
MADWIKI
DSP,是Demand-Side Platform的縮寫,即需求方平臺。
區(qū)別于傳統(tǒng)的廣告網(wǎng)絡(Ad Network),DSP不是從網(wǎng)絡媒體那里包買廣告位,也不是采用CPD(Cost Per Day)的方式獲得廣告位;而是從廣告交易平臺(AdExchange)來通過實時競價的方式獲得對廣告進行曝光的機會,DSP通過廣告交易平臺對每個曝光單獨購買,即采用CPM(Cost Per Mille)的方式獲得廣告位。
一個真正意義的DSP,必須擁有兩個核心特征,一是擁有強大的RTB(Real-Time Bidding)的基礎設施和能力,二是擁有先進的用戶定向(AudienceTargeting)技術。